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

虎尾有個蕃薯庄

我出生於雲林縣莿桐鄉。五歲時因父親工作關係舉家搬遷至台中市。十八歲北上讀了三年書,只熟悉士林夜市。二十一歲插大回台中念大學。二十七歲結婚。三十歲與先生女兒一家三口在外租屋。娘家婆家我們的家,都在台中市。

莿桐樹種在莿桐鄉的莿桐國小校園裡,歲月斑駁,寫在五株老莿桐的腰圍間;也種在台中市公益路一段上,綠葉紅花,粧點繁華的五期商圈。

台中市是我居住多年,最親近的城市。我的人生風景,南下北上,只是過客。可是,有那麼一個鄉鎮,我年年乘興訪遊,盡興而歸-雲林縣虎尾鎮蕃薯庄(註)。

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,放寒假的我,受二姊之託,南下虎尾蕃薯庄十三天,代她回婆家照顧她幼稚園大班、三歲的兩個女兒。當年,二姊在台中工作,二姊夫在外地餐廳當廚師。虎尾的家,只有兩個小女孩跟她們的奶奶同住。

十三天裡,我是個保姆,照顧兩個小女孩的生活起居,陪伴她們吃飯、玩耍、塗鴉、童言童語、散步、探險、睡覺和作夢。

我也是個司機,騎機車載親家母去許多地方,近如市場買菜、農會辦事,遠至斗南果菜股份有限公司批發新鮮蔬菜,見識到五十八歲的親家母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和創造力,一個人種田種菜做菜做年糕,並賣菜賣年糕給左鄰右舍。

我也是個新居民,在虎尾的大街小巷裡穿梭,熟記路名,尋找麵包店、麥當勞、加油站、書店以及虎尾風味的肉圓、切仔麵……各種小吃店。

我也是個攝影紀錄者,捕捉兩個小女孩在家裡、虎尾糖廠公園、雲林工專運動場上千變萬化的表情,並成功說服親家母在盛開的油菜花田裡拍照。

我更是個文字紀錄者,用十塊錢在虎尾街上一家超市買了一本小筆記本,將十三天裡的所見所聞所思,圖文並列其中,紀錄兩個小女孩十三天裡的生活點滴,也有感而發,為她們的奶奶寫了一小篇傳記,送給二姊,留作紀念。
這本小冊子,正本留在虎尾,影印本陪在我身邊,十二年了!

十二年來,在台中讀書、工作、談戀愛、結婚生子、專職照顧女兒三年、重回職場教書的我,經常往返婆家與娘家。對出生地莿桐老家印象已漸漸模糊,甚至鬧過迷路的笑話;對虎尾蕃薯庄卻一往情深,年年回去與她相見。除了台中市以外,第二個我熟悉的城市,不是台北市,不是莿桐鄉,是虎尾鎮的蕃薯庄。

小小的蕃薯庄,在我腦海中卻印著大大的地圖,清清楚楚。下斗南交流道後,看到了圓圜,就進入了虎尾鎮市集中心;被笑稱為「垃圾醫院」的天主教「若瑟醫院」面積不小,是我迷路時尋找的大座標;老茄苳一一駝著背彎著腰粗著腿,佇立在鐵支路旁,向你陳述他們一生的堅持與不變;日式建築的糖廠公園,見證當年甘蔗家族風光坐火車的歷史;改制為虎尾科技大學的雲林工專,兩個姊妹曾經揮舞著球棒跑在紅色跑道上;過了興南橋以後,蕃薯庄就在眼前了……。

「以前沒有這座橋時,攏嘛走鐵支路那邊過的。」二十二歲嫁到蕃薯庄的親家母說她住虎尾很久很久了,這個小鎮,她太熟了。那麼,興南橋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呢?「民國七十一年。」二姊夫補充說明。

二姊夫在虎尾生長,十五歲離家當廚師學徒,出師後到城市發展,長年在外地工作,三年前才回蕃薯庄自家開小餐館當老闆,從此一家團聚,不再分離。當年的兩個小女孩也已經長得亭亭玉立了!一個高三,一個國三,還有一個讀小四的弟弟。

二○○六年四月七日,我開車帶著女兒、三姊及她那對雙胞胎兒子前往二姊婆家住兩天。「前幾天不知按怎,發燒到四十度,燒三、四天。」年近七十的親家母對我們說。「妳要好好在家休息啦!」「不行,我還要去工作!」原來身體復元後,親家母依然種她的田種她的菜,而且還接了臨時工,採收蒜頭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八日回程時,我們的行李因此多了兩大包親家母自己種的蒜頭和小蕃茄。

十二年來,虎尾之行,數不清次數。一個小時的路程,比虎尾之行裝載的記憶長度還短。年年訪遊蕃薯庄,雖見她新興別墅社區,引進城市建築和社區公園,力圖求新求變;卻也見她田野遼闊,一望無盡,始終堅定「人情味」的鄉村風格!

註:「蕃薯庄」即今之「興南里」。

初稿 2006-04-15
校稿 2013-09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