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

我的女兒秧歌



秧歌最近開始穿裙子了,她說星期一、四兩天,一天穿洋裝,一天穿裙子,兩個禮拜來,她真的說到做到,頭上還綁了簡單的一束翹翹的辮子,再加上髮飾,變得可愛而引人注目,據她說,有一次,她的四個好朋友都跟她說:「妳的頭髮好可愛!」

不知從哪翻到以前的畫本,秧歌自學自畫起來,各式各樣的車子和魚,畫得不亦樂乎。我這個媽咪,生活並不忙,卻不曾認真教過她什麼。教她認識了幾個國字,唸了幾句三字經,念了幾晚的故事,陪她去圖書館借了幾次書,然後就不了了之。學習這件事,媽咪不夠用心,也從不擔憂,完全放心交給幼稚園,交給她自己。媽咪的童年,似乎也是這樣,一路自己摸索。記憶中,外婆從沒陪媽咪做過功課,沒說過什麼故事,雖然媽咪有三個姊姊,一個哥哥,卻常覺得孤單。

玩具,是秧歌在家的重要玩伴。她的小手,從小就操作個不停,時而扮家家酒,杯碗盤刀叉匙拿得有模有樣,常突發奇想,綁上頭巾或繫上皮帶,端出一盤盤五顏六色的菜餚;時而把一塊塊的積木變成生活中的用具,堆疊創造自己的世界;時而學爸比操弄工具箱裡的螺絲起子,修東修西,是爸比的小幫手;拼圖或是串珠,她都能靜靜地耐心完成;坐進爸爸新買的二手車,熟練地操作著後座中間的手扶把,迅速地拉出杯架再推進去,示範給媽咪看。關於操作,她可說是媽咪的小老師。「秧歌喜歡操作,不過,專注力不夠。」爸比這麼形容秧歌,因為她的功課常常兩三下就揮筆完成,簡略的程度,看得爸比和媽咪兩人頻頻搖頭。

秧歌的生活步調,像外婆和三阿姨(乾媽)。外婆凡事都有一定的順序和步驟,不容紊亂。洗澡前,一定先把電話聽筒拿起來,然後清洗浴缸,放滿水,才開始洗澡。洗澡對外婆來說,是每天的大事,兩個小時內,電話鈴聲叨擾不了外婆,讓外婆洗得從容而安心;三阿姨出門前,衣服必須搭配得宜,頭髮必得柔順聽話。三阿姨從小乖巧,上高中時卻屢次因三千煩惱絲而習慣遲到被教官罰站;讀中班的秧歌上學出門前,書包裡總想再多裝點東西,鞋子不能不黏好穿好,常讓媽咪在門口等候老半天。上學遲到,她早已習以為常。媽咪的生活步調呢?快慢交錯,親子之間(對女兒)與師生之間(對學生),下命令,催促著,急驚風;工作遠景和經濟大事,慢慢來,停駐著,宿命也。工作受了挫,索性停擺之,勤練劍,吃起素,寫文章,走的是一條成就自我的道路,讓爸比獨自走著一條成就家庭的道路。

秧歌的貼心,是媽咪最大的幸福。為了節流,媽咪不但自己剪瀏海,還操刀幫秧歌理髮。不只她的英老師讚許,她的一個同學還跟理髮師說:「我要剪秧歌的頭髮。」受慈濟大愛的感動,媽咪爬山淨山、吃生菜吃素,改變進食順序,做體內環保、捐零錢給瑪利亞,秧歌一路以行動支持苦口婆心的媽咪。投稿一再落選的媽咪,心情落寞,叨唸不停,喃喃自語,秧歌會安慰媽咪:「好了啦,妳不要再想了嘛!妳不是告訴我,過去的事就不要想了嘛!」是的,媽咪曾對她說:「昨日心不可得。今日心不可得。未來心不可得。」(出自金鋼經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初稿 2006-05-25
校稿 2013-09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