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

樸門生態社區學習參訪之旅【39年生態社區】

4/24 上午,我們前往 The Channon ,參訪澳洲歷史悠久的 Dharmananda 生態社區。


在社區居住39年,為我們導覽的長老說,社區最初取得的土地是一片平地,為能做到低度干擾,
2/3 土地種樹復育原生樹種為森林,並移走外來植物。而土地面積約 100 公頃的社區,居民僅 25 人



長老說明居住型合作社的概念,即大家共有這塊地
You own the house but don't own the land. If you want to leave the community, 可賣或租給外面的人,
但得經過社區的同意長老進一步說明:「我已居住 39 年,合作社有幾個決策者,
都必須居住一年以上居住一年內的居民,其他成員會觀察你,看看你是否適合居住這裡
當然,居民也可自己決定是否適合居住此地

社區居民大部分從事兼職工作,有大學教授,也有從事廢水處理相關工作,也有諮商師
居民當中也有住在澳洲很多年的日本人和德國人。外國居民的條件是與社區居民處得來
教育方面,社區以前曾設立一所學校,也開放給外地居民就讀,但人數過少,經營困難,
只好關校,目前居民選擇附近學校就讀

居民房屋自蓋自付,門口得標示:不能養狗和貓、不種非法物質


關於電源,長老說,有三棟建築採市電並聯,如這棟房子(社區活動中心)就是,
活動中心包括廚房和開放性的洗晾空間




活動中心屋外也堆放薪材和工具供社區居民使用



另外,有六棟房屋選擇獨立電源自主以長老來說,他居住一公里遠的山上,即選擇獨立自主



社區活動中心的共用共食廚房,一個禮拜有六天都有東西可以吃,由認養煮飯工作的居民烹調料理


居民要來吃幾餐,自由決定:有小小孩的家庭,因為要照顧小孩,無法常來共食;
也有居民一週六天晚餐都前來共食


長老說,在食的方面,社區鼓勵居民種香蕉、養牛,也種稻種穀,希望能自給自足


社區共有 20 隻乳牛,20 隻都不賣擠牛奶的專用場地,就在活動中心外頭,參見下圖


長老帶我們走訪一圈社區


經菜園時,來自國外的兩名志工正在工作


其中一名,以中文簡單介紹自己是日本人,並與將留澳打工的同學以英文互動


長老說,社區每個成員每週選 2 個工作,花 2 個半天做社區工作
當中,也有自願一天為社區工作 7 個小時的


他來說,他最近認養的是堆肥工作


居民都很羨慕他,因為堆肥位置就在大樹下,有樹蔭,很涼爽!


雞舍


工具倉庫


即將走回社區活動中心的一條林徑,特別幽靜,長老口中的瑜伽靜坐中心就座落於屋後的森林裡


參訪當中,我以中文提問:可否請長老簡單介紹他的一日生活?
不意地,長老介紹了他一週的生活,非常有趣!


(領隊口譯,秧苗筆記)長老:我的日子可以過得很有組織,也可以過得很鬆散
週六是我的農作日,週五則是我的社區工作日(2半天,堆肥)
有兩天早上我五點多起來和另一位居民一起手擠牛奶
我從事的兼職工作,只須花 2~3 天,用電腦工作即可
我每週有一天會去海邊和哥哥住,享受衝浪,回程再採買物資回社區
長老一週生活,或許也是大家追求的生活~日子過得簡單而心靈富足


39 年來,社區當然有了很多的改變
長老說,曾有一位博士居民因謀得大學教職,不得不離開社區;
也有一個單身漢因結婚而且太太不願意居住在這裡而離開社區
社區的改變,居民不一定喜歡,但學著去接受和包容
社區裡有些獨居的居民,若想旅行一個月,他人可幫忙他的社區工作

最後,長老闡述社區的生活理念,如下:
1自己生產自己的食物
2想要跟別人分享和溝通
3想改變自己和追求自我成長

從原本兩個人買下這塊地,到十年後發展成合作社組織管理運作迄今;
從一開始是違法的靜坐中心,透過自由捐款和成立委員會管理,終獲得市政府認同並合法化;
從追求改變和自我成長,到認養社區工作並與居民互動互助;......
39 年的生態社區還在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,正呼應了樸門的理念~
照顧地球、照顧人類和分享多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