秧歌6月14日 上台說故事,她在許許多多的家長面前,沒有誇大的動作和表情,但有條有理地說完一段胡小二的故事;看著投影機投影的老夫子漫畫,不急不徐地說完老夫子有趣的故事。
在秧苗的眼裡,秧歌還是小寶寶時,動作優雅,靦腆害羞。秧苗為秧歌寫日記、寫週記、寫秧歌厝週報,寫過一首詩:【有那麼一朵花】,形容秧歌夏羞至冬,逢春盛開。母女倆在漂亮的餐廳用餐時,秧苗叮嚀秧歌別打翻桌上的玻璃水杯,結果是秧苗打翻,秧歌對秧苗說:「媽媽,妳要小心一點!」
秧歌自小的冷靜,她念幼稚園時,教她的電腦老師已觀察到,曾告訴我秧歌雖話少,但善於觀察,語出驚人--有一天,一位老師問一個小朋友怎麼綁鞋帶,在旁的秧歌忽然冒出一句話:「他的鞋子沒有鞋帶,不用綁。」
去年搬家,我還不習慣電梯感應卡,常忘了按幾樓,要不然就是樓層未到,就迷迷糊糊地走出去。 人在電梯裡的秧歌冷靜地對人在電梯外的秧苗說:「媽,還沒到啦!」我尷尬地自言自語:「對喔!」電梯裡的人聽到我們的對話,不知道做何感想?
她的冷靜,至今依然;她的話,越來越多,常常停不下來,甚至在車上說故事、說笑話、唱歌給媽媽的同事聽,廣結善緣,交了許多朋友。
2007年9月秧歌上小一以後,榔榆和我就發現她長大了。與她的對話,不能再用「喝茶茶」等疊詞,因為「太幼稚了!」說話時不能用童音撒嬌語氣,因為「太噁心了!」她不愛穿裙子了,連學校制服裙,她能不穿就不穿,總跟媽咪拗半天,沒耐心的媽咪最後只能讓步。
秧歌小時候,看見媽媽跟不認識的小朋友說話或說道理給小朋友聽,多管閒事時(如:不要在圖書館大聲說話……),會不悅地說:「妳不要這樣啦!」
現在的她,很熱心,也很熱情。
看到社區大門沒關上,一定把它關好;看見停車場有垃圾,手裡還有空間時,一定撿拾回收。
秧歌:「阿姨,妳的同伴呢?」
顏老師:「我年紀比較大,怕趕不上同伴,所以我先爬,他們還在後頭呢!」
秧歌:「阿姨,沒關係,我跟妳作伴,我陪妳,我們一起走。」
顏老師:「好啊!謝謝妳!」
榔榆爸爸在山上煮中餐時,秧歌熱情地邀顏老師一起吃碗熱騰騰的泡麵,兩人坐在角落,一塊分享包包中的乾糧,聊得很愉快,童言無忌,秧歌還問起顏老師的年紀,答案揭曉時,秧歌說:「阿姨,妳看起來很年輕吔!」
兩人的交情,可用「忘年之交」形容。
回程,同隊一位阿姨一腳舊傷復發,秧歌一路扶持,一步一步,為阿姨開路,直至終點。
看在榔榆和我的眼裡,秧歌很難得,我們覺得很欣慰。
延伸閱讀~
秧歌的改變(下)
校稿 2013-09-23